车辆穿梭、机器轰鸣、塔吊林立……虽是寒冬,南海新区的大地处处奔涌着项目建设的热潮。也正是这一个个已建或在建的项目,为南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按下了“快车键”,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在这些项目中,威海南海奥林匹克中心项目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。该项目是威海建设集团承接的首个EPC总承包项目,工程位于南海新区大学路南、科研路西、金海路东,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65000平方米,由比赛场馆、羽毛球训练馆、乒乓球馆、酒店、别墅以及室外附属工程等组成。
开工就是决战
11月的威海,天气渐凉,时间紧迫、不容我待。
作为迎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家乒乓球队、羽毛球队的赛前集训地,工期比较紧,由于存在没有工期顺延的特殊性,工程自开工伊始,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本工程的施工进展、力创精品、形象工程。
为确保按时交付使用,项目部自2019年11月份进场后以“抢工期赶进度、保质量保安全”为目标,科学调度、合理安排工序,人停工不停,工人们坚守岗位轮番上阵,不断赶进度、夺工期。
施工现场严格按照节点工期制定每天详细的工程推进计划,施工时除了面临高大模板、重荷梁、大跨度钢结构网架、型钢柱等施工重点难点之外,期间还将面临冬期施工、春节用工紧张、多专业穿插作业等多种不利因素。
面对种种困难和难点,项目部周密策划方案,精心组织施工,与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,从材料、机械、劳动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,加班加点赶工期,抢进度,重质量,保安全,用时两个月就将主体结构顺利建设封顶,为后续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“一天一个样,十天大变样”,威海南海奥林匹克中心是文登南海新区重要标志性建筑,作为威海市今年的重点工程,受到主管部门以及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。
在困难面前,项目经理李兆军担当重任,11月初一进工地他便带领大家热火朝天、分秒必争的干了起来。由于项目要赶在2020年1月6号前全部封顶,他带领工人们坚持“白加黑、5+2”的奋力追赶,创造了多项战绩。
质检员李海涛、安全员金亮更是一马当先,连续夜间跟班作业,每晚休息不足5个小时。可这两个绝不服输的铁汉常常精神气儿杠杠地:“3天3夜不睡觉,也要坚持下去”!
坚持是最优秀的品质,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!从2019年11月初项目开工到2020年1月6日项目封顶,这个本需要半年多周期才能完成的项目,愣是被威建“铁军”仅用两个月便抢了出来。
啃下硬骨头
项目生产经理周新德告诉记者,由于南海新区地下水极其丰富,且多为淤泥质土,透水性差,降水难度大,如此超乎常态的工期形势,在很多人看来,成功的可能性十分渺茫。没办法,他们只能采用人工降水,100多个抽水泵日夜不停降水,等到水位降下后,他们才能做防水、绑扎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,经过20天左右的连续奋战,1万平米的地下室建设顺利施工完毕。
而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,要进行网架支座铁件预埋这个环节,可是每个铁件都重达100多公斤,很难搬动,更别说精确定位,于是,他们便想到用混凝土浇筑到铁件标高后再进行预埋,大大的减少了施工难度。
“网架83米的跨度,15米的高度,这是威海市目前跨度最大的网架项目,此外,双层大跨度球栓网架,这也是十分少见的。”项目总工程师梁晓君说,由于此次建设的是比赛场馆,如此超高超跨的施工难度曾让他们一筹莫展,为此,他们特地邀请了北京住建部和省里的专家团进行多次现场论证,才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此外,项目部通过短时间的策划,屡克难关。由于淤泥质土达不到承载力要求,基础采用了700多根桩基,平均桩长约15米,比赛馆周边采用止水帷幕支护,从而确保了后期施工。
由于工程混凝土结构复杂,约占90%的超高、超跨、弧型梁结构,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要求高,工期紧,不可能等到砼达到100%强度后拆模,所有模板均一次性使用,不具备周转可能。由于建筑造型奇特,幕墙加工、施工难度大,约3000种不同规格尺寸的铝板,且几乎没有一块平整的,对加工精度及施工质量的要求巨大,为此技术人员与设计院多次沟通优化,辗转多地考察,获取相关施工资料,最终确定施工方案。
室外工程大约有130000平米,室外回填、管线、电气、铺装、绿植等工程量巨大,项目部通过多方努力,降低了室外标高,比原设计减少了约50000立方的土方回填量。另外采用BIM技术对结构、建筑、管综、室外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等进行了提前策划和二次优化设计,大大缩短了工期。
最可爱的人
我为责任而来、我为荣誉而战,项目成败、责任在我。
为了这份神圣的责任,为了赢得企业的荣耀,威海南海奥林匹克中心项目部的施工人员用60多个日日夜夜完成了至少半年才能完成的项目。
邵永胜负责材料保管施工,由于现场器材多,工程繁琐,每天收点材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。从施工以来,他经常昼夜“泡”在工地,似乎忘记了自己有个家,直到有一天,儿子打电话给他,告诉他妻子生病了,他这才赶回家照顾妻子。“回家后为了能7点多赶到工地,每天早上4点,我就要起床,”邵永胜说,连续照顾了妻子一个周的时间后,他又24小时开始了驻扎工地的生活。
项目经理李兆军则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,工作事无巨细,尽心尽责。
在工地还有一群血气方刚、英姿飒爽,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,他们是技术人员纪军武、王腾、于丽鹏、吕旭志、李宗璘,他们正是整天睡不醒的年龄,可为了按期完成一个个节点,他们挺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,成了工地的“夜游人”。
60个不眠之夜,60天艰苦鏖战,13颗永不言败的心,威海南海奥林匹克中心的职工们自始至终以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”的铁军精神,使根本不可能变为了绝对成功的现实,他们的成功就是这样干出来的!
(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)